“网课”盛行,原来人文也性感
历史找到了梵高,但大家错过了多少梵高?
人文学科,不就是纸面上的那些东西吗?都是浮云。
见识了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的公开课原来,传闻中的“人文精神”确有其事,人文学科也能这么性感。教育者传授的不单是常识,还有道德、审美、智慧、伦理。
不过,能达到这种水准的教师有多少?有如此的水准,为何要去当教师呢?
好在,有网络这个推荐的平台,公平、公益、自由、免费则是推荐的要义。这群在幕后为大家搭起常识转接桥梁的人,从个人到字幕组,从网站机构到喜好者,由于一同的理想聚合在一块:把门打开,让常识进去。
名校公开课,今天你淘了吗
不需要点名,不需要占座,没考试,没学分,想上就上的海外名校课程让中国的高校学生、白领阶层趋之若鹜,大声宣称——以前爱逃课,目前爱“淘”课!
你了解2006年哈佛大学最受青睐的讲师是哪个,去年最热门的新生公共课又是哪门吗?你了解耶鲁大学那个半仙一样盘腿坐在讲台上大谈死亡哲学的大胡子老头吗?你了解即使不可以坐在鼎鼎大名的常青藤院校课堂里,在家照样可以免费聆听大师的讲课、理化工商文哲医史任君选择吗?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了互联网公开课程的序幕,计划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一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免费取用。嗅觉敏锐的人惊呼: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正在卸下门锁、拆掉围墙,这是教学史上继远程函授之后又一让人激动的创举!
果然,麻省理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与财力丰厚的基金会的陆续加入,犹如水滴汇成浪花,将“公开教育资源”运动推向了正轨,并且一发不可收。
2002年,台湾年轻人朱学恒首次在网上了解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现在,朱学恒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历程了刚开始几年的不为人知,到年初网络资源推荐平台verycd与美剧字幕组联合推出中文版互联网公开课,再到新浪等加入,海外互联网公开课的汉化工程出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闹场面。
不需要点名,不需要占座,没考试,没学分,想上就上的海外名校课程让中国的高校学生、白领阶层趋之若鹜,大声宣称——以前爱逃课,目前爱“淘”课!
大伙都来oer
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老早就说过,世界是平的。课堂也不例外。
83岁的玛丽安·戴蒙德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解剖学已有50载。她讲课的教室是学校最大的讲堂,能容纳736个人,学生们还要早作筹备才能找到座位。但有了互联网视频,他们不再烦恼。
2005年以来,全球已经有150万人次在youtube上浏览过戴蒙德教授的互联网课程“综合生物”。除去她以外,还有很多世界顶级学校的大师 ——譬如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行为金融学主要开创者罗伯特·希勒、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幸福课”的讲授者泰勒·本沙-哈尔、耶鲁大学的哲学“大仙”雪莱·卡根等,都成了走出校园、走向世界的互联网新一代学术明星。
“我看着上镜吗?不然大家可无法开始。”麻省理工学院哲学系教授欧文·辛格这样幽默地开始他的《爱情哲学》课。
麻省理工学院72岁的物理学教授瓦尔特·勒温同样由于互联网开放课程成为千万学子顶礼膜拜的对象。这位身高188厘米,满头白发的教授,为了介绍钟摆的周期与吊挂物体的水平无关,曾躺在从天花板垂下的吊索上,让自己像钟摆一样摆荡。“各位请看,这可是钟摆之母。”接着他在讲台上荡来荡去,然后喊道:“物理学果然不假!”教室立时爆出欢呼声,这段画面也通过互联网传遍全世界。
以欧美高校为主的公开课免费传播俨然成了一种时髦,分门别类的讲坛录像、教学大纲、课堂笔记就如此大方地摆在各校的官方网站上,任人推荐。而自从 2006年苹果公司开放了itunes u学习频道,把乔治·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课程资料集中起来后,更像是开辟了一块新的常识自由市场,截至去年年底,itunes u已经突破了1亿的下载量。
英国公开大学的开放课程常常出目前itunes u下载排名推荐前五位中,课程依困难程度分为“导论、中级、进阶、研究”四个等级。该校名誉副校长玛丁·比恩说,公开大学的互联网公开课程已经有1600万人次的下载量,其中英国以外的下载量占到89%。有6000名左右的学生在尝试了免费互联网课程后,还购买用了非免费课程。
有数据显示,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的用法者中,42%是在校注册学生,43%是校外自学人士。耶鲁大学的状况也类似,校外的资源用户占到了69%。
正如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威廉·博文所说:“愈加多的大学,包含那些最顶尖的学校,正用新技术让世界进入它们的‘辖区’,再也不可能紧锁‘大门’了。”美国非营利服务机构ithaka s+r专门帮助学术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调查和教学普及,调查经理罗杰·斯科菲尔德更表示乐观:“现在大伙都在搞oer。”
开放课程虽然免费,但塑造如此一个平台却是耗钱的。oer运动主要资助者williamflora hewlett基金会在过去8年投入了逾1.1亿USD,有1400多万USD投给了麻省理工学院。现在为止,麻省理工已经开放了1975门课程,其中33门课有互联网视频版,另有百余门课程配有动画等多媒体教程,剩下的课程提供简单的文字版如教学大纲、课堂笔记、阅读材料、问题设置、课余作业等。
耶鲁大学互联网视频课程制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是williamflora hewlett基金会,每门课的视频录制要3万到4万USD。这笔成本包含摄影师、字幕制作,还要确保“耶鲁公开课程”负责人戴安娜·科莱纳所强调的“优质”——正是上乘的视频水平让耶鲁公开课成为特别受追捧的对象。明年秋天,耶鲁将达成36门课程数字化的目的,而且计划制作更多课程。
ithaka s+r的斯科菲尔德估计,过去10年投在公开课程上的钱已经有1.5亿USD,还有更多的基金会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像比尔·盖茨夫妇创建的基金会就捐赠了 800万USD。当年从哈佛大学辍学的比尔·盖茨曾说,将来最好的大学就是网络。在看了麻省理工的开放课《固态化学导论》后他留言,“我从这类讲坛和课程资料中学到了不少,谢谢你们把它放到网上。”——这句评价让麻省理工也颇为得意。
oer在中国
互联网公开课在中国的走红可以借鉴如此一个例子:今年3月19日,复旦大学邀请哈佛大学的人文静术与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桑德尔来讲讲《什么是正义》,结果据到场的学生讲,“场面从来没这么热门过”,能挤进讲堂站着旁听的同学已经是极其幸运的了——现场版这样爆棚,更不难判断互联网版的受青睐程度。
因为oer运动起自美国,大部分公开课程都是以英语形式传播。itune u、youtube等海外资源平台固然给力,但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来讲,只有英语够好的人才能先行尝到甜头,英语水平较低的网民则不免望“课”兴叹。
字幕组,让语言不再是传播的障碍。根据那些名校的版权讲解,用户只须遵循cc版权许可协议,即creative commons协议,遵循署名、非商业性用、禁止演绎再创作和相同方法传播四个条件,作品就能免费传播。
假如说朱学恒的oops计划是华人界翻译国外公开课程的先驱,让网友们开始知道和同意如此一种学习技巧,那样国内的网络资源推荐平台verycd与美剧字幕组的合作,就是第二个里程碑,让网民有了更多选择。
从今年4月份开始,verycd开始准备这个新的教育频道。夏宏毅找到著名美剧翻译每人影视yyets字幕组,寻求长期合作——verycd提供课程资源和发布平台,字幕组负责翻译。起初,每人影视有的犯难,虽然这是个好东西,但翻译困难程度比美剧大得多,很耗时耗力。
在夏宏毅的软磨硬泡下,每人影视终于答应“做一个尝试一下”。
5月28日,由每人影视翻译的耶鲁大学教授卡根的《死亡》课程出目前verycd首页。一时间,网友的反应出于字幕组的意料——下载量远远超越热点电影。每人影视开始很多招募一批精兵强将,专攻公开课程翻译。不久,tlf字幕组、oops、中国大陆的超星大学堂 等也加入了协作的行列。
7月9日,verycd u正式上线。夏宏毅在公告帖中写道,“大家期望通过对这类课程的整理、发布、翻译可以带动起在线学习的热潮,假如还能自下而上的推进国内院校的积极响应,更是大家乐见其成的。”“2010年7月9日,大家回望1919年5月4日,是否会与有荣焉?”
中国网民的热情被一下子激起了,从浏览量看,verycd u上各热点课程的浏览量都突破了百万,特别是人文类课程,而且“非常大一部分用户是在读大学、研究生”。平台里好评如潮:“有了这个等于免费免费的在家上海外名校啊!假如大家的大学也能做到那样开放就好了!”“我也是超级支持,毕业后我就在这里继续充电,继续我的‘后大学’年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领会到了开源与开放对教育的帮忙!”
大家为何没牛校?
国人看重各种排名推荐。在大家这里非常被重视的全美大学排名推荐,没一个美国大学校长会把它们当回事。哈佛是高贵的人文传统,斯坦福是地道的美式实用主义,普林斯顿以理论研究著称,麻省理工以科技领先自豪。各有各的个性,风格千姿百态,适应市场的不同需要。不过,国内每个高校的理念看上去高度统一—— 大跃进式地堆砌大学城、跻身各大排名推荐前端已成为各校领导乃至各地政府炫耀其政绩的“面子工程”。